|
我们生活在南方,却感受到比北方还要寒冷的冷意,记得刚到南通的第一个冬天,总觉得南方的冬天肯定不会太冷,在百度上随意搜索南通冬天的温度趋势,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去年有最低温-8的经历,这个数据真是吓到我这个初来乍到之人了,于是,那个冬天我是整天躲在被窝里能不出门就尽量不出的状况下度过的。据气象局的数据,南通的冬季气温县区-6, 市区-4度,甚至有可能达到-10。
笔者来自于浙江,在一直以来的教育当中,江浙沪似乎一个连在一起的整体,不管是在天气还是地理上都离的极近其中的差异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是南通比浙江寒冷太多的天气似乎形成了这个整体的第一个差异。有去东北读大学的朋友说,在东北他们出门都是包着厚厚的围巾帽子还有长长的羽绒服,但是在室内,他们可以脱掉厚厚的外套仅留一件极薄的单衣,这个说法可是说是刺激了我这个在所谓的南方的被窝里“苦苦挣扎”外来人了。
“感觉这里的冬天比我们老家(浙江)舒服多了,高中的时候先不说在外面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就是在封闭的室内通常也会瑟瑟发抖,可是自从到了这边,冬天不间断的室内供暖让我感觉是在春天而且这种供暖好像还是强制性的,生活在北方的冬天都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了。”她这样说。这个在东北的南方人好像真的很享受北方的“暖冬”了,到此时,我才算开始接触到了关于“强制供暖”这个概念了,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秦岭、淮河这条等温线为界划分了强制供暖区和非强制供暖区,而江苏刚好是在淮河分界线上并且是分属于南方地区,这种被北方人普遍认为湿冷的天气现象似乎比北方更具有了杀伤力。 从计划经济时代,北方城镇就已经确立了强制性的集中供暖制度,并在2003年以前都享受着“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待遇,即使在启动供暖体制改革之后,北方居民依然能够享受到政府和单位所提供的供暖补助,能够安然地在18度-20度的如春天般的暖室里度过他们的漫长冬季。
说到强制性的集中供暖,在很多南方人的世界观无疑是天方夜谭,他们通常采用的是在无法忍受的寒冷中采用空调取暖,这种主用与夏季制冷的空调在取暖方面似乎是业余的,不够力道的暖风却能使房间异常干燥,人体却只能感受到丝微的暖意,这种暖意从头上开始倾泻下来,使得人体产生头热脚冷的感觉。有一个在上海的朋友,她们家里就是受不了这种冬季的湿冷而全家去了澳大利亚过春节。但是这种消费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的起的,所以思考怎么样才能温暖健康低成本的过暖冬成了很多南方人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目前,在广大的北方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地暖已经应用到各类建筑当中,2008年运动会的比赛场馆和运动员村,甚至普通百姓的住宅。地暖成为舒适家居不可或缺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仅上海,新增的地暖用户达一万户以上。据南通红星美凯龙的一家专门销售地暖的店员介绍,下半年他们的地暖销售就非常火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地暖。
让这个冬季不在寒冷, 以下是笔者给予读者的几项“暖冬”建议。。。。。。